在生物医疗领域,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是进行ELISA测定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标本包括体液(如血清)、分泌物(如唾液)及排泄物(如尿液、粪便),都可用于测定针对特定抗体或抗原成分。部分标本可以直接进行测定,比如血清和尿液;而另一些则需要经过预处理,例如粪便和部分分泌物。通常,ELISA检测以血清作为主要标本。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和抗凝剂,其其他成分与血清相同。为了制备血浆样本,需要使用抗凝剂,而血清样本则只需等待自然凝固和血块收缩即可获得。大多数医学检验中推荐使用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在ELISA的检测中,血浆与血清均可被同等对待。
血清样本的采集应遵循常规方法,注意避免溶血,因为红细胞的溶解会释放出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物质,从而在以HRP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导致非特异性显色。为保证结果准确,血清样本最好在新鲜时进行检测。若存在细菌污染,细菌中的内源性HRP可能会引起假阳性反应。长期储存血清可能导致聚合现象,在间接法ELISA中会使底物显色加深。通常情况下,在5天内测定的血清样本可在4℃下保存,超过一周的则需要低温冷冻。冻结的血清解冻后,局部蛋白质浓缩且分布不均,需轻柔混匀,避免气泡的产生,最好采用上下颠倒的方式进行混合,而不宜在混匀器上强烈振荡。若血清样本浑浊或有沉淀,应首先进行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进行检测。反复冻融会导致抗体效价下降,因此若需多次检测,建议将样本分装后冷冻。同时,在采集血清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可考虑添加适当的防腐剂。
在试剂的准备环节,必须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所需试剂的准备。ELISA中使用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包括洗涤用水,均应为新鲜高质量的水。在自制缓冲液时,要使用pH计进行测量以确保准确。从冰箱中取出的试剂应在室温下平衡后再使用,未用的试剂则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ELISA实验通常分为三个加样步骤:加标本、加酶结合物和加底物。加样时,应将样品加入ELISA板孔底部,避免溅出或产生气泡。加标本时一般使用微量加样器,按照规定的量加入板孔中,每次加样后须更换吸嘴以避免交叉污染。如进行稀释血清的测定,可以在试管中按规定稀释后再加样,也可以在板孔中加入稀释液后再加入血清,随后在微型震荡器上震荡1分钟以确保混合均匀。加酶结合物和底物时,可采用定量多道加液器,提升加液效率。
在ELISA中,抗原与抗体的结合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这一过程称为温育(incubation)。ELISA系固相免疫测定,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主要在固相表面上发生。以夹心法为例,置于板孔的标本中,只有最接近孔壁的溶液中的抗原才能直接与固相抗体相接触。这个过程是逐步平衡的,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反应的终点。后续加入的酶标记抗体与固相抗原的结合也遵循相同规律,因此ELISA反应普遍要求温育一定时间。常用的温育温度有43℃、37℃、室温以及4℃(冰箱温度),其中37℃为最常用的实验室温度,也是大多数抗原抗体结合的理想温度。根据实验研究,在37℃下,通常1到2小时可以获得最佳产物生成效果。尽管提高反应温度可加速反应速度,但43℃已是上限,不宜再高。虽然在4℃下进行反应可以得到更为彻底的结果,但由于时间较长,在ELISA实验中一般不采用这一方法。
在生物医疗领域,选择优质的试剂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通过尊龙凯时的专业产品和服务,您可以获得更高效的实验体验和可靠的检测结果。无论是样本采集、试剂准备,还是实验操作,都要严格遵循标准流程,从而确保每一项检测的准确性,为医疗健康提供有力支持。